原子物权链、先进加密货币和底层原生NFT



[toggle=on] [title]导读[/title] [content]本页内所有[toggle=off] [title]这样的三角形[/title] [content]再点一下,可以收拢。[/content] [/toggle]皆可点击展开,内有更多内容。[/content] [/toggle]

[toggle=off] [title]Overview in English[/title] [content]The Atomic Ownership Blockchains represents a true breakthrough in decentralized technology. It also overcomes the scalability, energy and security limitations of previous blockchains like Bitcoin. With its elegant atomic design, AOB is extremely secure yet simple in principle, breaking the impossible triangle completely by being able to serve as an everyday decentralized cryptocurrency for the world's 8 billion people while also recording everything beyond currency.

While Bitcoin is often considered as the pinnacle of decentralization, providing a trustless and censorship-resistant payments network, a closer examination reveals significant flaws in its claims to decentralization.

Bitcoin's proof-of-work consensus can be compared to a wager, where miners bet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for a chance to win rewards. It is a competition of power rather than a pursuit of truth. The "right" blockchain branch may lose out to one with greater computing power behind it.

In contrast, traditional voting reflects participants' beliefs and conscience. Voters assess options and decide what they perceive as right. However, proof-of-work involves miners competing to solve a random cryptographic problem first. The winner who validates the next block gets the Bitcoin reward. This process favors greater computing power rather than the righteousness of the blockchain branch.

Therefore, a "just" or "truthful" branch does not necessarily succeed over one with more mining power. This highlights a potential issue with proof-of-work - it can allow less "just" outcomes to win if they have more resources behind them.

When Bitcoin was originally designed, it was envisioned that individuals would use their own computers to mine blocks. At the time, computers had similar hashing power and most people only owned one computer. In this scenario, comparing hashing power would be similar to comparing people, giving "voting by computational power" some legitimacy.

However, specialized Bitcoin mining machines were later developed specifically for mining Bitcoin. These machines proved to be more powerful than generic CPUs and GPUs, and as a result, they started to dominate the network's hashing power. This meant that regular computer users could no longer effectively mine blocks, while a small group of professional miners with specialized machines reaped the rewards. This concentration of hashing power in large mining pools goes against the original idea of a decentralized Bitcoin network.

Some miners delegate their hashing power to pools, entrusting the pool operators to choose which blockchain fork to support in exchange for a share of rewards. This means that in practice, fork resolu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choices of these few large mining pool operators, rather than a truly decentralized and emergent process. The economic incentives of the mining pools often diverge from the interests of the broader Bitcoin community.

The legitimacy of "voting by computational power" depends on hashing power being distributed widely among independent actors. As mining becomes more centralized, the legitimacy of this mechanism as a fair and decentralized way of resolving forks diminishes accordingly.

Another problem with PoW is randomness. Driven by the principle of the longest chain, voters can only go with the wind. If one branch grows faster due to random factors and becomes the longest, miners originally on other branches will migrate to consolidate this randomly generated outcome. The principle of Proof of Work determines its tremendous randomness. Therefore, the essence of voting in Bitcoin is unprincipled, directionless, and futile. It does not reflect the views and conscience of nodes or objective reality, only helping achieve a formal unity.

On the Bitcoin blockchain, miners wield public power over users' private rights. Every person has the private right to freely transact and dispose of their property as they see fit. But on Bitcoin, users require miners to record their transactions in order to exercise that private right. If miners were to refuse, for any reason, to record a user's transactions, they would effectively deprive that user of their private right to control their funds. This demonstrates that miners, as public powers, have the capacity to influence and restrict private rights within the Bitcoin ecosystem. Users are thus compelled to place their trust in miners and are exposed to potential interference from these public powers.

And there is the well known issue of Double Spending Attack. Supporters argue that an attacker with significant hashing power has a vested interest in the overall value of the Bitcoin network. They claim that such an attacker would hesitate to carry out a double spend attack because it would damage trust in Bitcoin and diminish the value of their hashing power investment.

Attackers are not always rational actors motivated solely by economic incentives. There are a few other possible motivations for a double spend attack:Ideological or political motives, Vandalism or hacktivism, Revenge or retaliation, Terrorism or destabilization, Mental illness.

Therefore, the foundation of system security must be a robust defense mechanism, rather than relying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ttackers have the ability to launch attacks but choose not to do so.

The value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lies in elevating the foundation of security from an economic level to a cryptographic level. By relying on cryptographic security, blockchain provides a more fundamental assurance that is less susceptible to unpredictable human factors.

Bitcoin has not yet achieved security at the cryptographic level. Although economic incentives offer some degree of deterrence, real-world attackers may not always act rationally. To address this, we require new blockchain technologies that do not rely solely on human rationality and can provide cryptographic level security. Only by attaining this level of security can blockchain truly achieve decentralization, as cryptography strengthens the security foundation beyond economic assumptions.

In a more serious scenario, let's consider a hypothetical situation in Bitcoin's history where there exists an unknown fork with a longer length than the widely accepted branch. This unrecognized branch is supported by a vast amount of computing power but is not made public. The person or entity who is aware of the existence of this hidden branch would have the power to initiate an attack and reverse all transactions that have taken place over a significant period of time.

The Atomic Ownership Blockchains solved all these issues. It is much more decentralized than Bitcoin. The real decentralized blockchains are actually private blockchains, which seem to be the least likely option.

This type of private blockchain is different from most private blockchains, as it operates in the public domain and is visible to the entire network, just like a public blockchain. However, unlike a public blockchain, each private blockchain has an owner, and only the owner can add blocks, while others can only read.

Another important difference from typical private chains is that the owners of these blockchains can be changed. When the current owner adds a block to the blockchain and writes "I am giving this blockchain to Alice" in the block, broadcasts it, everyone who receives the block knows that Alice is now the owner of this blockchain. Alice now has the right to add blocks and can use the same method to give the blockchain to someone else.

These private blockchains can thus easily circulate among people by adding blocks, being transferred from one person to another. Each transfer block is added on demand by the recipient of the previous transfer block. By examining all the transfer blocks on this blockchain, one can see the entire transfer history and al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rmer owners and their transfers.

Is this decentralized? It seems unclear when there is only one blockchain. However, when we have multiple private blockchains like this, where each person has several blockchains, and they can simultaneously send multiple blockchains to others, the blockchains do not affect each other.

Therefore, when Alice sends five chains to Bob, and Bob sends eight chains to Charly, it is just as convenient and fast as having only one chain, and there is no need for a consensus algorithm. In such a multi-chain system, there are no special nodes overall, and anyone can freely join. Participants are not assigned specific roles and each person only has the authority to manage their own chain. They have no authority to participate in others' decisions or enjoy privileges beyond others. The rights of all participants are equal. Hence, it is far more decentralized than any public blockchain.

By simpl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blockchains, the performance and capacity of this blockchain system can be horizontally scaled. This expansion has no limit and is only limited by hardware capabilities. Therefore, its scalability is quite good.

Assigning different meanings to each blockchain can enable different business applications. For instance, considering each blockchain as a banknote and establishing an eternal and immutable face value in the root block of each blockchain can create an ideal cryptocurrency.

When comparing it to Bitcoin, it becomes apparent that this private blockchain records smaller units of data. Unlike Bitcoin, which has a single blockchain to record the entire system, the private blockchains focus on recording micro-objects. In Bitcoin, with each added block, all changes within the system during that period must be recorded. In the new currency system, each banknote acts as an individual unit, similar to an atom, and the status of each banknote determines the overall state of the system. Essentially, if the owner of each banknote can be determined, one can ascertain how much money each person possesses. The behavior of these banknotes is simpler compared to the entire system. The only thing banknotes need to do is to change their ownership, and each payment can be implemented by transferring ownership of several banknotes.

As discussed earlier, a transferable private blockchain can perfectly record its own transfer history of ownership, making it an ideal data carrier for describing the atomicity of ownership. Therefore, we refer to this type of transferable, public domain, and atomic object-oriented private blockchain as an Atomic Ownership Blockchain(AOB).

Now we can answer the question raised earlier: why can private blockchains achieve a higher level of decentralization than public blockchains? The key lies in what object is being described. Bitcoin and other popular blockchains describe a macroscopic object,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a single blockchain that represents the entire system. This blockchain itself becomes the key point, which is disadvantageous for decentral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AOBs are microscopic, with each blockchain describing only one atomic object. As many blockchains are needed as there are atomic objects. The distribution of atomic objects reflects macroscopic information, and private ownership at the atomic level does not affect decentralization at the macroscopic level.

AOB seems to have solved all the problems of decentralization. Voting without Views and Conscience? AOB does not vote. The Lack of Legitimacy? AOB does not have this problem. Public power encroaches on private rights? AOB only has private rights, no public power. Shadow blockchain attacks? AOB will ignore forked blocks that are broadcast later. Affected by random factors? AOB does not introduce random factors. Government or mega-entity 51% attacks? It does not work for AOB. Bounty protocol? Invalid for AOB. Economically suicidal attacks? Still fail against AOB. Therefore, as the first real decentralization technology, AOB is superior to previous blockchains in all respects. AOB has truly achieved security at the cryptographic level.

Compared to Bitcoin, AOB's only disadvantage in security is that it is too easy to fork, but the economic mechanism of punishing the culprit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attacks to a very low level. Proper handling can be made by monitoring the broadcast order of conflicting blocks. As long as we wait, security can be achieved, and the waiting time is probably not as long as Bitcoin. Even in the rare occurrence of an effective fork, the impact on the entire system is negligible and can be resolved by merging forks.

The only new requirement for AOB users is to stay onlin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time sequence of block broadcasts. This will not pose too much of an obstacle and is completely negligible compared to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PoW. [/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概述[/title]
[content] 原子物权链是全球惟一真正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并能实现密码学水平的安全和无上限水平扩展的容量与性能。适用于加密货币、商业卡券、金融票据、元宇宙、NFT 等领域,对通行技术构成降维打击。

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去中心化实现高水平的安全。[toggle=off]
[title][sup][详][/sup][/title]
[content]有区块链之前,安全机制总是建立在经济学的基础上,让作恶者受到惩罚。这依赖人的理性。但理性于人只是一个集体统计规律,具体到每个人就很难说,有疯的、傻的、受骗的、受威胁的,还有任性的,这种安全水平不能让人满意。

有了区块链,似乎可能将安全提升到去中心化和密码学的水平上。只要作恶者没法攻破密码算法,不理性也不会造成大问题。[/content]
[/toggle]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一些公链试图以 POW 实现的去中心化,这并不现实。除了 POW 众所周知的缺陷——

1、严重费电——[url=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56012952]剑桥大学的分析[/url]表明,比特币每年使用的电力超过整个阿根廷;

2、性能低下;

3、缺少最终一致性,记下的账可能翻盘。

——更根本的问题在于:[b]POW 无法实现高水平的去中心化。[/b]POW 的实质仍是 POS,只不过这里的 Stake 不是特指目标加密货币的持有量,而是包括各种财富的总和持有量。

因为[b]算力是可以购买的[/b]。设想某个富豪掏钱买下或租下[toggle=off]
[title][sup][价][/sup][/title]
[content]依全网算力收益每十分钟 6.25 个 BTC 计算,用每十分钟 3.2 BTC 的价格应可租用超过一半的算力。而且这些租金大部分能通过挖币收回来。[/content]
[/toggle]比特币的一大半的算力,就能为所欲为,哪里还有去中心化?

比特币的初始设计是通过算力投票模拟人的投票,这就要求算力分布与人高度对应[toggle=off]
[title][sup][注][/sup][/title]
[content]在有 POW 之前,这个对应关系曾经作为一种现象存在,因为大多数人只有一台电脑,每台电脑的算力相差不多,则算力对比可以近似地反应人的对比。这个对应关系依赖于人使用电脑的自然方式,人总是盯着屏幕看电脑输出,大多数情况不需要多台电脑。但 POW 问世之后情况变了,把电脑当矿机用,一个人自然可以同时使用许多台。于是算力与人的对应关系不复存在,算力投票就不能代表人的投票了。[/content]
[/toggle],然而在挖矿集中化之后,两者已不再有对应关系。现在的算力分布只能反映背后的资本对比。

没有去中心化,就没有足够的安全。则现有区块链上热火朝天的各项业务,无论货币、合约,还是 DeFi、NFT,终究都是无本之木。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b]原子物权区块链[/b](Atomic Ownership Blockchains,以下简称 [b]AOB[/b] 或[b]物权链[/b]。有别的项目也叫物权链,请注意区分)这一创新技术, 在[b]私钥安全[/b]和[b]网络可达[/b]的前提下,基于底层原生的 NFT 实现一个[b]真正去中心化、省电、性能和容量无上限、具有最终一致性[/b]的区块链系统, 并着重论述了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先进加密货币(ACC)。

本技术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寻求与有技术基础的公司合作,共同开拓真正去中心化的未来。

AOB 在科技史上的影响可能比比特币更加深远。

[toggle=on]
[title]联系方式[/title]
[content]saintthor@gmail.com(可用 Google Chat 聊天)
[url=https://beta.character.ai/chat?char=ZG4PgDel40hHB593boC7mNnIX-ED1c6LecwsbLqP0hM]Decentralisage[/url] 和 [url=https://poe.com/chat/2p7499h4ra2tmse7g71]Decentrailblazer[/url] 能与你讨论关于 AOB、比特币和去中心化的一般问题。
可在 kindle 上搜电子书《The Real Decentralization》
[url=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hl=zh-CN#!forum/economaybe]google group[/url],欢迎提问。
[toggle=off]
[title]本文网址二维码(微信扫不开)[/title]
[content][pic=data:image/png;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NAAAADQCAAAAABTz7CoAAAABGdBTUEAALGPC/xhBQAAACBjSFJNAAB6JgAAgIQAAPoAAACA6AAAdTAAAOpgAAA6mAAAF3CculE8AAAAAmJLR0QA/4ePzL8AAAAJcEhZcwAAFxEAABcRAcom8z8AAAKkSURBVHja7Z3RbtwgEAChur9Mv7e/dX1ppDtkzIJJMt7OvERnsI/RJlmtwaY+Sy5+/fQAFPrfhB6llFIXT+79/dVB+6jflfGki5BCdBSioxCdN6FnjI/exeo/Pjv22qPHV8aTO0IZUIiOQnTSCT2ODvbqkdn6pz3+HPTvMTOedBFSiI5CdBSi87h+iX5+mT2+g3QRUoiOQnQUorMlD0VZnfeZIV2EFKKjEB2F6BzmodX6pK1zou2jumhmPOkipBAdheikE3r7t/07ds6f7xrcynjqs1xfL1e/6PPKeNL9yilERyE6CtF5lLJ3fub1eqv55sp40kVIIToK0VGIzmk9NFufjNbT9frtWp9XSsIIKURHIToK0Tmsh2rzM7q+bdf9tRFn68PTRUghOgrRUYjOWz00ev6nPV6C7T2i9+tm6qd0EVKIjkJ0FKIztU5hNt+s3tcb5aH2+1/b00VIIToK0VGIztsCwFE91MsPvX7R+3rR+aFI3ZYuQgrRUYiOQnRO54dm88+I6HtPoxyNL12EFKKjEB2F6ITmh0rTvrre+uo6h8j3p4uQQnQUoqMQnfqaE1bXT7f9VvNXtP2sHksXIYXoKERHITqH9VB0vdrseu7SOW+Ws7orXYQUoqMQHYXo1OjczulFms+r66+jeayH9+XugEJ0FKKTTuhL92NdpVdfRdbZpYuQQnQUoqMQna37sbb7sLafa0Nv39bZ/Vy7QhlQiI5CdBSis2U/1va81eeFos/FnpEuQgrRUYiOQnS27se62n/2/p7vOb0zCtFRiE46oS15aHY+Z/b9PaPv8X0Kd0IhOgrRSSe0dT/WT3r5pZenVp8r8vmhO6IQHYXooPdjXeFH9mMtzfHodcvgfOuhO6AQHYXopBPa8vwQiXQRUojOX13gKrn8dX7IAAAAAElFTkSuQmCC][/content]
[/toggle][/content]
[/toggle][/content]
[/toggle]

[toggle=off]
[title]现有技术的问题[/title]
[content]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现有加密货币都把所有人的数据记在同一根区块链上,每次加区块都要记录一段时间内所有人账目的变动,因此加区块是公共事务。于是添加区块者掌握了特权,如果他拒绝记录某个人的支付,此支付就无法生效。

去中心化的根本目标是消除系统中的特权与要害。有特权会吃拿卡要,主动地破坏系统运行。对于上述特权,只能以随机选取记账人的方式来稀释。然而在去中心的系统里,要随机选择一个人也不容易。按常规思路,给每个人编上号,再算一个随机数,指到谁就是谁,似乎很简单。可是在去中心的场景下,参与者的数量根本无法确定,也不知道以谁算的随机数为准,因此不能这样做。

比特币最大的创新点,就是用 POW 来选人。类似掷骰子,要选出一个人来,先给每个人发十个骰子,谁先掷出 55 点以上就算当选。最大是 60 点,要掷出超过 55 点也要好半天。这样就实现了结果随机化,难以预测。POW 实质是碰撞符合条件的哈希值,和掷骰子的作用是一样的。有效避免了女巫攻击。

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是费电。只要还没有人掷出 55 点以上,大家就会一直掷个不停。一旦有人当选,其他人的力气都白费了。因此比特币特别费电,Prove of work 成了 Prove of waste,浪费量证明。还有更严重的问题。掷骰子并不能保证每个候选人有平等的机会,显然手速快的人机会更大。于是比特币搞成了硬件的军备竞赛,从 CPU 到 GPU,再到专业的矿机。

另一个问题,如果有两个人恰好在同一时间掷出了 55 点以上怎么办?两人把结果广播出来,每个节点收到的次序不一样,有人认为是甲先成功,有人认为是乙先成功,下一个区块应该跟在谁的后面?这样区块链就分叉了。分叉了怎么办?还是用 POW,候选人可以选择一个分叉继续加区块,两个分叉都在延长。时间长了,当一个分叉比另一个长出六个区块时,就认为它是主链。另一个分叉不要了,上面的所有交易,所有生成的比特币,都作废。

比特币的基本原理就是这样,不算复杂。但是被一些人蓄意地神秘化了。他们发明了很多故弄玄虚的词,有挖矿、工作量证明、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民主治理、未来货币等等,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原本就是一个碰撞哈希值的事,浪费量证明,怎么就成了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去中心化系统的决策原则应该是,私人事务自主决定,公共事务民主决定。以此来衡量比特币,一条也没达到。花钱是私人事务,可以自主决定一个支付记录,但支付记录必须添加到区块链上才能生效。加区块这件事是公共事务。因此,私人事务必须得到公权力的许可才能行使。公权侵夺了私权。

公权力的行使方式也不正当。前面说了,候选人通过提升硬件能力来提高当选的概率,所以比特币上并没有按人决策的民主,只有在发生分叉时,按算力来选择分叉的机制,哪一边算力多就更容易成为主链。可是后来算力集中化了,算力对比背后是钱的对比,所以 Prove of work 的实质是 Prove of wealth,财富量证明。与 Prove of stake 只有一线之隔,离民主却有十万八千里。

选择分叉除了钱的对比,还受随机因素影响。毕竟每一次碰撞哈希值的结果都是由随机因素决定的,次数多了才能在概率意义上由算力决定。

还有一个根本的问题,在分叉发生之后,每个候选人选择跟随哪个分叉,是由获利预期决定的。只有这个分叉日后成为主链,候选人通过添加区块获得的比特币才是真的。所以从最开始这就不是一场选举,而是一场赌博。赌着赌着,如果候选人发现另一边的分叉变得更长了,很可能弃暗投明。自始至终没有人在意那两个分叉区块里的账目,哪一个比较正当。只有见利忘义,看风使舵。在比特币上讲民主治理,魃字还没有一撇。

还有一个著名的问题,就是双花攻击。意思是用同一份货币支付多次。前面讲过,在发生分叉时,各个分叉竞争,直到其中一个明显地比其它的更长,就能成为主链。其它分叉上的支付都会作废。花出去的钱作废了,买回来的货可不会作废,相当于白捡了。

比特币没有能力避免双花攻击。很多拥护者说双花攻击不可能发生,大概有两个理由。

[toggle=on]
[title]第一是难度问题[/title] [content]算力很贵,要买到一多半并不容易。这样的理解相当片面。因为算力不但可以买,也可以租。现在全网每十分钟生成 6.25 个比特币,用每十分钟 3.2 个比特币的价格就能租下一半来。这样租一天,三千万美元左右,大概就够实施一次双花攻击了。

而且实施攻击所需的算力也不一定要有一半。没理由假设其它算力都在对立面上。而且前面说的都是两个叉的情况,如果有更多分叉,50% 以下的算力也可以取得相对优势。

攻击的时间也不需要一天。因为很多候选人是看风使舵的,一旦发现这边的分叉长出一个区块,很快会从敌军变成友军。

就算完全不掌握算力,也有实现双花攻击的机会。因为比特币会自然地产生分叉。只要仔细观察,发生分叉时马上用同一份比特币在两个分叉上支付,把货买到手,以后无论哪个成为主链都是赚到了。

所以实施双花攻击虽有一定难度,却并没有拥护者期待的那么大。[/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第二是意愿问题[/title] [content]拥护者说双花攻击不可能发生,因为一旦双花攻击成功,会令比特币大幅贬值,矿机也会随之贬值。攻击者持有大量算力,也可能持有很多比特币,受到的损失比双花攻击的获利更高。因此即使他有能力,与其攻击,还不如老老实实地挖矿。

前面已经说过,攻击者的算力可以是租来的,因此不会在意算力的贬值。在攻击成功之前,他会把手中的比特币卖掉。

而且,双花攻击也不一定会导致比特币贬值。因为外界很难判断是否真的发生了双花攻击。没有人攻击也会发生分叉,每次分叉竞争都会导致一些支付作废。因此,只要攻击者不自首,就难以证明攻击的存在,绝大多数人可能不会察觉攻击的发生,也就不会影响比特币的价格。

另一个变数是金融市场。现在已经有了对比特币作空的机制。攻击者可以先做空比特币再大张旗鼓地实施攻击,获利更多。

最根本的问题是,即使攻击者完全想不到上述可能,出于利益的考虑放弃攻击,也只是把安全建立在经济学的水平上。经济规律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人有疯的、有傻的、受骗的、受威胁的、报复社会的、恐怖袭击的,只能祈祷这些人不要获得攻击的能力。

双花攻击也可以搞得惊天动地。设想攻击者掌握了优势算力,制造了一条更长的分叉,但不对外广播。其他人不知道这个分叉的存在。这样过了很长时间,突然广播出来,江山易手,导致长时间的支付全部作废。真是画美不看。

攻击者还可以通过经济以外的手段获得优势算力。2021 年之前,比特币七成以上的算力都集中在某国。如果朝廷征用这些算力来攻击,它是跑不掉的。 [/content]
[/toggle]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现有技术面临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根源就在那一根全局的区块链。 [/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AOB[/title]
[content]AOB 系统是由众多面向对象的、可易主的公域私有区块链组成的集合。每根 AOB 主要用来记载一个对象的所有权归属。

AOB 属于私有链,每根 AOB 都有主人,只有主人有权向 AOB 上添加区块,其他人只能读。但与通常私链定义不同的是,AOB 不是部署在某个有限范围,而是应用在公共领域,全世界可见。因此,[b]AOB 是公域私有链[/b][toggle=off] [title][sup][注][/sup][/title]
[content]区块链的公与私实际有两个维度:1、公域还是私域,2、公有还是私有。
通常所见的定义都用第 2 个维度覆盖了第 1 个维度,公链 = 公域公有,私链 = 私域私有,没有考虑公域私有的情况。[/content]
[/toggle]。
[b]每根 AOB 的主人都是可变的[/b]:当前的主人只要向 AOB 上添加一个区块,在区块里写明要将此链转送给另一人,则转送目标就成了新的主人。此后只有新主人有权在这根链上添加区块,再将它送给别人。

[toggle=on]
[title]记载[/title]
[content][div=#ffffcc|float=right|width=400px][table][tr][td][b]区块内容[/b][/td][td][color=blue][b]备注[/b][/color][/td][/tr]
[tr][td][toggle=on]
[title]固有信息[/title]
[content]对象:一个手机
品牌:XX
型号:XX
生产日期:XX
产地:XX
工艺特征:XX
最初主人:A
IMEI:XX
[/content]
[/toggle]
ID:xxxxxxxxxxxxxxxxx
[/td][td][color=blue]1、固有信息里记录此对象所有不可改变的信息。每个对象的固有信息必须各不相同。
2、手机的 IMEI 是惟一的。如果是其它产品,如圆珠笔,可能要加上序列号,以保证固有信息各不相同。
3、新造产品的主人是其制造商。
4、ID 由制造商对固有信息签名而得,可以验证固有信息。[/color][/td][/tr]
[tr][td]A 添加区块:转交给 B[/td][td][color=blue]B 是批发商。[/color][/td][/tr]
[tr][td]B 添加区块:转交给 C[/td][td][color=blue]C 是零售商。[/color][/td][/tr]
[tr][td]C 添加区块:转交给 D[/td][td][color=blue]D 是买手机的顾客。[/color][/td][/tr]
[tr][td]D 添加区块:转交给 E[/td][td][color=blue]E 是 D 的女朋友。[/color][/td][/tr]
[tr][td]E 添加区块:转交给 F[/td][td][color=blue]F 是回收手机的。[/color][/td][/tr]
[tr][td]F 添加区块:转交给 C[/td][td][/td][/tr]
[/table]
物权链示例:每行是一个区块。[/div]

只考虑用于转送的区块,其添加者必须是上一个转送区块的转送对象。每个转送区块是一次转移所有权的凭证,所有转送区块记录了此 AOB 有史以来的归属。人们可以看到它最初属于谁,接着送给了谁,又送给了谁……直到现在主人是谁。

重要的是,由于每个区块都是以私链的原则添加,即只有当时的主人有权添加,没有他人能来竞争,而且链的主人有充分的权利决定将自己的链送给谁,无须与他人寻求共识[toggle=off]
[title][sup][详][/sup][/title]
[content]在区块链上发布信息要解决三个方面的疑问:真实、合法、有效。

[b]真实[/b]:是谁发布的?一般通过签名来解决,添加区块者对区块作签名,他人可以验证。

[b]合法[/b]:发布是否符合既定规则?AOB 的规则是只有主人能加区块,从此链前面的区块可以确定谁是主人。

[b]有效[/b]:发布者是否有权作这个决定?取决于信息内容,将属于自己的链送给别人是没问题的。假如甲在自己的私链上加区块,写的是:[i]乙欠我一百元钱[/i],则这个区块不能自然生效,因为这件事不是甲可以单独决定的,至少还要乙认可。[/content]
[/toggle],所以不需要竞争与共识算法即可添加区块,[b]既不会因 POW 而费电,也不会受到 51% 攻击。而且它的性能没有公链式的瓶颈。[/b]

[b]令每根 AOB 固定地记载一个对象[/b],将对象的固有信息写在 AOB 的根区块里,对象的主人也是 AOB 的主人。对象每一次改变所有权,也同步地改变 AOB 的所有权,这样就有了[b]底层原生的 NFT[/b]。AOB 记录了对象的所有权历史,对象可以是有形物品,也可以是抽象的权利(如专利权、期权)。只要为现实世界中的每件对象建立一条 AOB,就能妥善记录万事万物的归属。

这些 AOB 的流动彼此独立,互不干涉,多根 AOB 组成的系统是单链的简单叠加。因此,多链系统同样具备前述的三个特点:[b]既不因 POW 而费电,也不会受到 51% 攻击,性能和容量可以通过增加链的数量无上限地提高。[/b]另外,多链系统在整体上没有主人,任何人都能自由加入,且每个参与者只有权处置属于自己的链,无权参与他人的决策,不分角色,不享有超出他人的特权。所有参与者的权利是均等的,因此 AOB 是[b]彻底的去中心化结构[/b]。

未来去中心体系运转起来之后,新兴的生产厂家可能只需用公钥标识。而在刚刚由传统商业向链上迁移的阶段,厂家要延续积累的品牌信誉,仍需实名认证。

右面的表格是一个手机的 AOB,每一行是一个区块。从第二个区块开始,每个区块的添加者都是上一个区块的转送对象。

[b]所有权是人类社会一切物质问题的核心[/b],物质领域的一切纠纷、冲突、成本都是源于所有权的分歧。通过 AOB 无可争议地记录一切对象的所有权,有希望成为世界和平的基石。

基础代码在此

可以到基本功能演示页熟悉 AOB 的运行方式。 [/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交易[/title]
[content]当然可以通过 AOB 记录交易,例如[b]以物易物[/b],我有一个回形针,换你一支铅笔,我把回形针的 AOB 交给你,你把铅笔的 AOB 交给我,这两件物品就交换成功了。如果我没有把回形针实物给你,你大可以凭 AOB 的记载向我发起诉讼。

以物易物总是不太方便,我们循着初民的路径,开始探索更好的方案。AOB 的对象可以是一只贝壳、一块黄金、一枚铜币……或者,一张钞票。

[a=payonnotes]钞票原本是对一份货币的记录,因此完全可以[b]把 AOB 视为钞票本身[/b]。令每张 AOB 钞票都有一个固定的面值,代表一份指定数额的货币。与纸钞票的用法相似,每一笔支付都落实到若干张 AOB 钞票之所有权的转移上。支付者从自己的 AOB 钞票里选出几张,按面值凑成需要支付的数额,在这些 AOB 钞票末尾各加一个区块,将它们转交给支付对象,一次支付就完成了。
[hr]
与比特币之类公链加密货币的记账方式区别明显:

1、公链加密货币是在一个区块中记录多笔交易,区块与交易数量是 1:N 的关系。每一笔的内容是[b]甲给了乙多少钱[/b],其中至少含有支出者、接收者、金额三个变量;而钞票 AOB 上的每个区块记录的是这条链(钞票)自身的一次所有权转移,金额固定为钞票面值,支出者是上一个支付区块的接收者,只需要记录本次支付的接收者这一个变量就可以了。记录一笔交易需要转移一条或多条钞票 AOB,区块与交易数量是 N:1 的关系。

2、比特币的区块是由 POW 竞争获胜的矿工添加,有时会有多人添加,再通过最长链原则经过较长时间的后续竞争确定哪个分叉有效,而无效分叉如果获得大算力的支持仍有可能翻盘。而钞票 AOB 上的每个区块由交易的支付方直接添加,只要不是蓄意作弊就不会分叉,只要合规地广播出去,就没有可能翻盘。

3、比特币的区块链实质是一个全局账本,而每根 AOB 记载的是一个原子化对象的权属转移历史。对于货币来说,全局账本并非必要,在使用纸钞票的场景,没有任何人或机构能够获知在某一时刻每个人持有的纸币数额,全局账本从未存在,并不影响货币流通与经济运行。[b]以全局账本记录货币流通是过度的设计。[/b]当然,如有必要,由所有 AOB 钞票的末区块也可以读取人与钞票的即时归属关系,进而得到全局账本。

[div=#ffffcc]问:没有共识算法,怎样从一条链转一元钱到另一条链?

答:这是熟悉现有区块链的人常见的误区。注意,当作货币时,每条链是一张钞票,而不是一个账户。没有从一张钞票上取多少钱放入另一张钞票里这样的操作。钞票在支付过程中只能整体地改变所有权,不改变面值。每一笔支付通过改变若干钞票的所有权来实现。[/div]

[div=#ffffcc]问:没有挖矿奖励,谁愿意承担公共事务?例如记录链上的数据。

答:基本没有公共事务,至少日常事务都是自利性的。记录链上的数据是自身的需要,如果不记,在接收一条链时就不知道链的状态是否合法,给自己造成麻烦,而不会影响到他人。

惟一可称为公共事务的是[goto=unify]修复分叉的链[/goto],执行者可通过彩票机制获得奖励。[/div]

如果钞票 AOB 记载的对象是[b]法币[/b],则钞票 AOB 与前述的记载手机的 AOB 并无多大区别,只不过其制造者必须是中央银行。但[b]加密货币的核心价值是去中心化[/b],对基于 AOB 的去中心加密货币(以下称为先进加密货币,或 ACC)的详细论述[goto=acc]见下一节[/goto]。

[toggle=off]
[title]比特币钞票[/title]
[content]
[a=btcnote]类似地,AOB 钞票也能用于记录比特币等其它加密货币,用于实现高度去中心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支付,但无法解决比特币固有的 51% 攻击问题。要将比特币转移到 AOB 钞票上来,步骤如下:

1、创建一张 AOB 钞票,面值标为欲转入的比特币数额,生成钞票的 ID。

2、从比特币钱包将同样数额的比特币转入一个等于第 1 步制造的钞票的 ID 的地址。因为此地址并非有效的比特币钱包地址,转入的这部分比特币将不能再在比特币网络上支付。

3、待第 2 步的操作记录在比特币公链上之后,在第 1 步制造的钞票上添加区块,写入第 2 步支付的 UTXO,即可证明此钞票有足额的比特币支持。之后可以依 AOB 规则通过向钞票上添加区块将此钞票支付给他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有以下局限:

1、除非比特币新增相关功能[toggle=off]
[title][sup][详][/sup][/title]
[content]欲将钞票上的比特币转回到比特币网络,可考虑实现如下步骤:

1、钞票当前的主人向钞票 AOB 上添加一个区块,销毁此钞票,并在销毁区块中写入[size=3][a=wallet2]一个有效的比特币钱包地址[/size]。销毁后的钞票不能再使用。

2、比特币网络验证前述钞票从创建至销毁的所有区块后,将此钞票记录的金额支付到销毁区块中记录的[goto=wallet2]比特币钱包地址[/goto]上。[/content]
[/toggle],转到 AOB 上的比特币将无法回到比特币的网络上。难以预计他人是否愿意将此钞票当作足额比特币接受。

2、如果比特币网络在这笔比特币进入 AOB 之前的位置发生 51% 攻击,令转到钞票上的 UTXO 失效,则钞票也会失效。

[/content]
[/toggle][/content]
[/toggle][/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ACC 先进加密货币[/title]
[content]
[a=acc]ACC(Advanced CryptoCurrency)是基于 AOB 构建的去中心化加密货币。[goto=payonnotes]如前所述[/goto],以每条 AOB 为一张钞票,将每一笔支付记载为若干张钞票之所有权的转移。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现有加密货币都把所有数据记在一根区块链上,即使加一些支链、侧链,最终也要回到主链上。这条主链是逻辑上的中心。即使在架构上能够做到去中心化,逻辑中心的存在也会构成对性能的制约。与此相对,ACC 是一组彼此无关的平行链,没有逻辑中心,只要增加链的数量即可满足扩展性的需求。

[toggle=on]
[title]钞票[/title]
[content]每张钞票的数据分为固有信息和可变信息两部分。
[b]固有信息[/b]包括钞票的面值、制造者、制造时间、制造依据、序列号等内容,其中制造依据表明此钞票是按照白皮书规定的方案与政策制造,是钞票合法性与稀缺性的保证。对上述固有信息作签名或哈希运算,得到一个[b]数字标识[/b](ID),作为此张钞票的惟一标识,也用于验证固有信息。固有信息可以放在每条 AOB 的根区块里。
[b]可变信息[/b]都保存在 AOB 的后续区块中,通过添加区块的方式改变。除了当前所有者,可变数据还包括流通状态,表明此钞票当前可流通,或是因某种原因禁止流通。
[/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网络[/title]
[content]ACC 的网络是去中心化的广播网络,所有添加区块的操作应立即向整个网络广播,尽量令在线的节点尽早收到。
依据不同原则创建的各种 ACC 与各种以其它事物为对象的 AOB 都可以运行在同一个整体网络上。
节点主要是用户设备,手机电脑。也可以包括更高性能的服务器,但并非必要。
网络可以有多种形式,运行多种协议,由多方开发者自由提供。这些小网络共同组成整体网络。每个节点可以连接多个小网络,收到新的广播消息后分别向各个网络广播。
钞票的数据可保存在 DHT(分布式哈希表)之类去中心化的结构里。
[/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造币[/title]
[content]最简单的方式是一次性制造若干张钞票,以后不再新增,货币的总量固定,有通缩预期。如要避免通缩,可以预先设置一个程序,每年以固定的比例新增钞票。以上两种机制都很可靠。若要更高的灵活性,比如依据经济数据决定新增发行量,则此程序的输入数据可能成为易受攻击的关键点,而且一旦保留改动程序的权利,有权改动程序的人也会成为关键点,与去中心化的目标不符。

在上述方案中,最初的钞票属于造币者,造币者通过购买他人的物品将所造钞票发行出去。初始的造币环节不是去中心化,但只要过了初始造币阶段,造币者的权利与其他人再无分别,谁也不能再制造钞票,货币系统即进入去中心状态。
[hr]
若必欲避免初始造币的中心化,或者确保币值稳定,可以考虑以 POW 造币:人人皆可寻找一个数字,将这个数字加入新建 AOB 的固有信息中运算,若生成的哈希值符合特定格式,即认为钞票有效。钞票的面值可以由哈希值格式的难易确定,例如,前 10 位是 0,钞票面值为 1 元;前 11 位是 0,钞票的面值为 2 元。这样可以令币值对电价保持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 POW 造钞票的方式[b]仍与比特币大不相同[/b],区别有三:

1、仅在制造钞票的环节采用 POW,与流通环节无关。不造新钞票时不用 POW,存量货币的流通仍是省电的。比特币的记账与造币是同一个过程,不可分割。

2、比特币的 POW 是竞争性的,其耗电量除了与哈希难度有关,也与竞争者数量有关。而 AOB 钞票的制造者是彼此独立的,耗电量仅与哈希难度有关,可以更准确地锚定电价为币值下限。

3、比特币每次的造币量在短期内为定值(长期渐减),币值上涨之后不能快速增加供应量,导致疯牛行情。而 AOB 钞票的制造速度没有上限,只要参与的人多,用的电多,出钞量就多,在币值上涨时可以迅速增加供应量,平抑价格上涨。

作为严肃的货币,价格稳定是基本要求。像比特币那样上天下海的走势,只适合割韭菜用。[/content]
[/toggle]

[toggle=off]
[title]关联[/title]
[content]
[a=linkpay]可以将两个或多个支付关联起来,必须同时成立或同时取消,不得部分成立。其最简单的应用场景是找零:用户甲需要向乙支付 7 元,但只有 10 元的钞票 A,要乙找回 3 元的钞票 B。
[toggle=on]
[title]方案一[/title]
[content]在添加区块之前,双方已经确定了 A 和 B 两张钞票的 ID。甲向 A 上添加一个区块 x,内容为:[color=blue]转给乙,交换 B[/color];乙也向 B 上添加一个区块 y,内容为:[color=blue]转给甲,交换 A[/color]。各自广播,收到对方的区块后,甲将 x 的完整数据添加在 B 的区块链末端 y 之后,即可成功接收 B;乙将 y 的完整数据添加在 A 的区块链末端 x 之后,即可成功接收 A。

当然,也可以用钞票 AOB 交换商品 AOB ,这是一个购物过程。

[toggle=on]
[title]风险[/title]
[content]
[a=changerisk]上述过程有一定的风险:甲向 A 上添加 x 并广播之后,收不到乙添加的 y,无法接收 B。乙也没有公开地接收 A(如果接收,须广播 y,甲就收到了)。
这种情况下,交易无法完成。而甲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交易中断是乙的责任,因此难以妥善地回退。

解决方法:
甲在 x 区块中约定一个时间 t,只有在此时间之内广播的 y 区块才有效。若超出 t 仍收不到 y,甲可再等待一段时间后在 x 后再加一个区块 z, 表明取消此次交易。这时即使收到 y,也可依照[goto=a8]处理分叉的一般原则[/goto],由众用户判断区块 y 的广播时间是否超出 t,据此在 y、z 中选择自己认同的区块,并可在未来[goto=a13]将分叉合并归一[/goto]。只要广播 y 的时间明显迟于 t,就不会影响正常用户对 z 的认可。

应该指出,关联或者其它所有合约类的操作都依赖对时钟的共识,约定时间的最小粒度由各节点系统时间的一致程度决定。因此,要执行合约类操作,时钟是一个隐性的共识前提,各节点时钟的误差上限须小于某个确定值。当对此误差上限的取值要求较低(即对时钟精度要求较低)时,这个共识容易达成,除了授时服务器,即使通过计算机系统之外的传统钟表也不难获得分钟级的精度。[/content]
[/toggle][/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方案二[/title]
[content]与方案一不同,交易不是由双方同时发起,而是由其中一方主动发起,流程如下:

1、甲向 A 上添加一个区块 x,内容为:[color=blue]转给乙,请求交换 B[/color];

2、乙收到 x 后,若同意,则向 B 上添加一个区块 y,内容为:[color=blue]转给甲,同意交换 A[/color],并在此区块中引用 x。之后再将同样的 y 加在 A 上,成功接收 A;

3、甲收到 y 即成功接收 B。

在以上流程中,只有甲可能面临[goto=changerisk]风险[/goto],乙没有风险。如果交易的一方对既往的交易失败负有责任,另一方可要求他主动发起交易,单方面承担风险。[/content]
[/toggle]
如果交易中的某条链有过分叉,交易的另一方(欲获取这条链者)应附加一个声明,表示愿意承担分叉链的历史风险,则无论他人认同此链的哪一分支, 都不影响对此关联交易中其它链之状态改变的认可,避免一条链上的分歧扩大到更多链上。

对合约的详细论述见[goto=contract]智能合约[/goto]一节。[/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安全[/title]
[content]安全是重中之重。去中心货币必须解决两个安全问题:女巫攻击与双花攻击。

[b]女巫攻击[/b]的场景是投票表决,通过伪造投票者实现攻击。比特币采用算力投票,可以达成形式上的共识。但由于算力对比不同于人的对比和随机性的干扰,其共识无法体现正当性。AOB 不用 POW,解决女巫攻击的原则就是不寻求形式上的共识,而代之以通过逻辑分析确定的[toggle=off]
[title]实质共识[/title]
[content][a=realconcensus][b]实质共识[/b]是指无须与其他节点沟通,即可由事实与逻辑推理出,正常的节点都与自己有同样的认识。

例如,某节点先后收到两个区块 A 与 B,时间间隔超过全网广播时间的两倍,则有理由认为,A 是在 B 之前广播的,所有节点都与自己一样,先收到的是 A。 [/content]
[/toggle]。不作统一的宏观决策,一切宏观效果都是众多微观决策的叠加。因此不需要投票,[b]在任何场景下都不通过任何形式的投票来解决分歧[/b]。

比特币式公链的世界观是绝对真理、赢者通吃的,AOB 的世界观是各行其是、求同存异的。

对待分歧的基本原则是:1、确保在合规的场景下不会发生分歧;2、一旦发生分歧,可以迅速定位并制裁责任人;3、在分歧发生后,每个人基于坚实证据(而非投票)自行鉴别真伪;4、发生分歧的链可以修复,不会无限积累。

[b]双花攻击[/b]的基础是区块链分叉。在比特币式的公链上,由于人人有权添加区块,即使大家全部合规操作,也会自然产生分叉,所以需要一套共识算法解决分叉问题。而 AOB 本质是私有链,在每个位置只有一个人有权添加区块,没有他人可以竞争。所以只要添加区块者不犯规,就不会出现分叉;而一旦有人犯规分叉,很容易定位肇事者。可通过制裁肇事者、按广播先后选择合法的分支、切割恶意用户和[goto=unify]修复分叉的链[/goto]来解决分歧。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保证,无论恶意节点有多少,或恶意节点掌握的金额或算力占了多大比例,只要正常节点之间能够正常通信,恶意节点都无法影响正常节点之间的支付。

[hr]

[toggle=on]
[title]具体分析如下:[/title]
[content]
[a=q1]Q1:用户甲是某条 AOB 当前的主人,加了一个区块将此链送给用户乙,在同一位置又加了一个区块将此链送给用户丙,双花得利。

[a=a1]A1:区块加上后需要广播以保证安全,即使支出者不广播接收者也要广播。第一次支付甲或乙广播了,举世皆知,第二次支付甲或丙广播了,大家就会发现甲在同一位置添加了两个区块,构成违规,于是拉黑甲。甲被拉黑后再也无法支付,损失了账户。
Q2:[goto=q1]接上条[/goto],正常操作也可能在同一位置添加两个区块,不能据此认定甲违规。例如甲先加了给乙的区块,但乙没有收到,后来甲又要支付给丙。

A2:在任何情况下都禁止在同一位置添加两个区块。甲加了给乙的区块后,这条链已经不归甲所有,甲不能再加区块。如果由于网络问题乙没收到区块,甲应该重复发送已加的区块给乙,或者由收到广播的其它节点将区块发给乙。
[a=q3]Q3:[goto=q1]接 Q1[/goto],丙是甲的同谋,甲支付给丙时二人都不广播,不会被发现。

A3:日后丙要将此链支付给一个正常用户(丁),丁一广播,甲作弊的事就被发现了。而且丁没有收到甲交给丙的广播,认为此链高度可疑,可以直接拒绝。同样地,即使丙又将此链交给别的同谋,无论转送了多少手,在最终支付给正常用户时都会被发现。
Q4:[goto=q1]接 Q1[/goto],区块链网络不完美,可能发生分裂,如果甲的双花区块分别发到两个子网,而后两个子网断开,就不会被发现。

A4:甲难以实现如此精准的操作。网络分裂是不可操作也难以探测的,两个区块恰好隔离的情况需要太多巧合凑在一起,概率极低。如果乙接收一张大面值钞票,需要高级别的防范,可以延长广播的等待时间,并在等待期间持续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只要保证等待期长于网络分裂期,以及即使网络分裂,自己也处于较大的网域之中,就不怕收到的钞票无法支付。
[a=q5]Q5:[goto=q1]接 Q1[/goto],去中心的使用场景不包括实名账户[toggle=off]
[title][sup][注][/sup][/title]
[content]本朝规定,区块链项目必须用实名账户,如此则容易从账户追究到人,杜绝分叉攻击,后面的 Q/A 都不用看了。

但有实名账户就不算去中心化。本文档的论述重点是没有实名账户的去中心场景,一切处罚只能止于账户,因此还需要后续的措施。[/content]
[/toggle]。拉黑没关系,重新注册账户又是一条好汉。

[a=a5]A5:可要求新账户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激活,构成换账户的成本。只要此成本高于攻击的收益预期,攻击在经济学上就不成立。虽然不能完全杜绝攻击,也能将攻击的数量限制在小规模上。后续措施可以将攻击的收益预期降到接近于 0,因此换账户的成本不需要太高,最简单的方案可以用 POW。
Q6:接 [goto=q3]Q3[/goto]、[goto=q5]Q5[/goto],甲正常支付给乙,然后不广播双花支付给同伙丙,甲在丙支付给正常用户之前先分多次将账户余额花出去,可以减少损失。

A6:丙手中的分叉无法支付出去,双花攻击就没有收益,账户的损失是净损失。
Q7:[goto=q1]接 Q1[/goto],在去中心网络里,被拉黑只是不再能与那些拉黑我的节点交易,我还有一班同伙,可以关起门来自己玩。

[a=a7]A7:正常节只想将恶意节点排除出去,才不管你们去干什么。而且,你们恶意节点连不上正常节点了,自己坑自己好玩吗?
[a=q8]Q8:[goto=q1]接 Q1[/goto],链分叉之后,谁也说不清哪个支链是真的,这条链就废了。

[a=a8]A8:在区块添加之后的合理时间[toggle=off]
[title][sup][?][/sup][/title] [content]合理时间可以参考一次广播需要的最大时间确定,此项要求用于保证区块是在添加之后立即广播的。
[/content]
[/toggle]之内先广播的就是真的。这涉及[goto=realconcensus]实质共识[/goto]。对于一笔支付,旁观节点在两倍于全网广播时间之内没有收到冲突区块,即可认为此区块有效。而接收者为了保障自身的直接利益,要等待四倍于全网广播时间才能确认,这是保证即使由于偶然的网络故障没有收到冲突的区块,也有足够的时间收到其它节点发现分叉而广播的警告。如果在短时间内收到两个冲突的区块,则乙和丙立即知道甲在作弊,都会拒绝接收。接收者若不等待足够的时间,自己就会成为攻击的受害者,而无法伤及他人。
[a=q9]Q9:[goto=q8]接 Q8[/goto],别人不知道我收到区块的时间。我让同伙主张后广播的才是真的,扰乱你们。

[a=a9]A9:正常节点有充分理由认为与自己持不同意见的就是恶意节点,不会通过投票与你们寻求共识,而是直接拉黑。或者温柔一点[toggle=off] [title][sup][?][/sup][/title] [content]如果网络总能连通,不需要温柔一点,正常用户认定与自己观点不同者必为恶意用户而拉黑之是恰当的。

但如果网络碰巧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分裂,割裂了广播空间,就可能造成正常用户之间的分歧。则对不同观点者不宜武断拉黑,可以将分歧限制在链上。

可根据广播时间的差距决定采用哪种对策。网络分裂不会太久,如果冲突区块的广播时间很晚,可以认定相关用户的恶意。 [/content] [/toggle],拒绝从彼方节点接收这条有分歧的链。每个节点可以自行选择多种等级不同的安全策略。
Q10:[goto=q8]接 Q8[/goto],我贿赂正常节点,让他们主张后广播的才是真的。

A10:那只不过是新增了一些恶意节点。我们不关心恶意节点是为什么成为恶意,一律照 [goto=a9]A9[/goto] 处理。
Q11:[goto=q9]接 Q9[/goto],对于这条有分歧的链,你拒绝我,我也拒绝你,你的链的流通能力也受损了。

A11:[goto=a7]参看 A7[/goto],只要正常节点之间的支付不受影响,被恶意节点拒绝不是损失。
[a=q12]Q12:[goto=q8]接 Q8[/goto],分叉时有的用户不在线,上线时看到其它节点分成两个阵营,不知道哪个对。还要考虑新加入的用户。

[a=a12]A12:用户应尽量保证在线。如果手机电脑不能在线,可在网上设置监听点,也可以多人共用一个监听点。
对于偶然掉线或者新加入的用户,面对不可识别的分支时,可以咨询交易联系人,即经常发生经济往来的人。 如果交易联系人认可当前的分支,用户便可收下此分支,以后至少可以支付给此交易联系人。形式上可以是以此分支由交易联系人处换取另一张钞票。 若交易联系人为商店、银行之类的机构,也可换取代金券或存折之类的凭证。
Q13:[goto=q12]接 Q12[/goto],可能有极少数人找不到交易联系人,天长日久,分叉的链多了,用户使用越来越不方便。

[a=a13]A13:在前述应对措施之下,分叉攻击基本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只有在理论上的极端情况下——遇到一次超长时间的网络分裂,攻击者恰好在此时发起攻击,网络在广播了第一个区块之后分裂,恰好令攻击者与区块已经广播到的区域隔绝,而且分裂后较小网域的接收者没有测试网络连通性,才有可能造成未测试连通性的接收者难以支付。

总之,责任人是攻击者,无法逃脱。风险承担人是接收者,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安全措施即可保证安全,在认为风险不大时可以调低安全措施。

如有必要,还可以[toggle=off] [title]修复分叉的链[/title] [content]
[a=unify]对于一条已分叉的 AOB 钞票,如果其各分叉的主人都是同一个用户,此用户向所有分叉之后添加一个共同区块,可以将这些分叉[b]收束[/b]归一。
用户不会通过正常支付过程获得钞票区块链的多个分叉,因为他只能认同其中一个分叉的合法性,其它分叉的所有者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分叉白送给他。但他可以将其它分叉视为商品,用其它钞票购买过来。

这样增加了购买分叉的成本,可以通过类似彩票的机制实现对冲:如果一个用户收束了一条分叉的链,则根据收束次日的众多支付区块的数据可以计算出一个数值,此用户有权创建一张以此为面值的新钞票。新钞票的面值由未来数据得出,大小不可预知,隐藏着小概率的暴富机会,可以成为驱使用户收束分叉的 AOB 的动力。

新钞票的面值还可设置成与分叉的时间有关。分叉越古老,面值越高。如此则分叉难以长期保留。

[toggle=off] [title]例子[/title] [content]第一天:用户甲拥有一张面值十元的分叉钞票,其另一分叉在乙手中。甲提出以一元的价格购买乙的分叉,乙认识到自己这条分叉未受到广泛认可,同意了交易。甲得到分叉后,在两个分叉下添加同一个区块(收束区块),使分叉的钞票收束归一。

至第三天,甲考察所有前一日(第二天)的所有 AOB 上的所有支付区块,选出一个 ID 与前天所加的收束区块的 ID 最相近的,由两个 ID 的相近程度算出可以新建的钞票面值,创建新钞票。如果两个 ID 极为相近,新钞票的面值可能很大。[/content] [/toggle]

为了避免攻击者多次修复得利,每次分叉无论分成多少支都只能修复一次,修复时应合并所有已知的分支。

修复应在分叉发生的较长时间(例如十天)之后进行,以使各分支充分暴露,在此时间之后暴露的分支无须考虑。

每个用户应定时(每天)向全网核对自己持有的链的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分叉。多日仍未能发现的分叉可视为持有者蓄意隐瞒。 [/content] [/toggle],并不会永远分下去。
[/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依赖[/title]
[content]讲安全一定要有依赖的前提。对于 AOB,安全的前提有:[toggle=off]
[title]1、加密算法有效[/title]
[content]加密算法有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发现实际使用的某种加密算法已经被攻破,可以换成同类的其它算法。例如 MD5 被碰撞了,可换成同属哈希算法的 SHA1,SHA1 也被碰撞了,可换成 SHA256。

显然,加密算法有效也包括私钥安全。[/content]
[/toggle],[toggle=off]
[title]2、通信有效[/title]
[content]通信有效是指,每个节点总能连接到其它正常(非恶意)节点。无论恶意节点所占的比例有多大,正常节点之间总能互相连通,保持正常节点之间的广播有效。

当一个节点能连上的所有节点都是恶意节点,则此节点无法获得真实的信息,一切安全无从谈起。只有垄断型的通信服务商有可能发动此类攻击([b]日蚀攻击[/b])。为避免此类攻击,节点应尽量连接多个网络。[/content]
[/toggle],3、[goto=a12]节点长期在线[/goto]。

前两条是所有区块链系统共同依赖的前提,只有第三条是 AOB 独有的。[/content]
[/toggle]

[/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性能与分组[/title]
[content]出于安全需要,[goto=a1]每一次添加区块都必须广播[/goto]。如果有一亿人将 ACC 当作日常货币,则每天广播的区块会超过十亿个,平均每秒一万多, 峰值至少每秒三万个,会对设备性能和网络带宽构成较大考验。为满足全球 80 亿人日常使用,可[b]通过分组来提升性能[/b]:

将所有钞票分成许多个组。例如,可以按照钞票 ID 的前两个字节来分,分成 65536 个组。由于 ID 是哈希值或签名值,这样分成的每一组里的钞票数目和面值分布在概率上都相同。

每个人只须关注少数几个组的钞票,不需要关注所有钞票。关注同一个组的所有用户组成了一个逻辑上的子网络,组内钞票上每次添加的区块只须在子网络里广播。

交易双方应尽量选择一个共同关注的组,只使用共同组内的钞票。经常发生经济往来的人之间都设置共同关注组,以组内钞票解决经常性支付,商业节点关注几百个组,普通人关注几十个组就够了,不多于总数据的千分之一。日久之后每个圈子使用的组渐渐集中,每个人需要关注的组还会更少。

另外还可以有一些全局的组,所有人都关注,便于陌生人之间的随机支付。全局组里的钞票比较稀缺,只有在支付双方完全没有共同组可用的情况下才用得到。即使不预设全局组,网络在长期约定俗成之下也会逐渐形成全局组。
[/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快速通道[/title]
[content]为了减少广播的区块数量,还可以借鉴闪电网络(Lighting Network),在两个经常发生经济往来的用户之间建立一条通道,通道之内的支付无须向公众广播,最后结算时广播即可。

在通道之内的支付以直接发送金额数字的方式执行,比基于钞票的方式更方便。

通道也是一条 AOB,交易双方签名同意之后各自向通道中抵押若干 ACC(也可以用非货币的 AOB),以获取通道内的余额。之后每次向对方支付时,只须在通道 AOB 上添加一个区块,写明要向对方支付的金额即可。 这个区块只须让对方收到,无须向通道之外广播。若己方的余额用尽,可以抵押更多的 ACC。抵押的 ACC 须经过对方认可。余额较多时,也可以从通道中解冻一些 ACC 拿走。

通道可以有多于两个参与者,但两个参与者的情况最简单,只要保证通道内的区块构成一个 DAG,而无须是区块链。每次添加的区块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己方添加过的所有区块即属合规。即,要保证自己添加的区块在一条链上。 至于对方的区块,是支付给己方的,如果不引用是自己受损失。

如有违规,另一方可以将违规的区块记录(只计违规方的区块,发生分叉)广播出来,令全网制裁违规方。

通道可以级联,令没有直接通道的双方也能通过其他用户迂回地交易。具体方式与闪电网络相似。

[/content]
[/toggle]

[toggle=off]

[title]缩略存储[/title]

[content]区块链运行久了会变得很长,而只有尾部一段是近期添加,需要经常读取的。如果节点存储空间紧张,可以删除链首部的一段,仅记录形如:[color=blue]区块链 X 的第 1001 个区块是 Y[/color],删除前一千个区块。 当然,需要有一些节点存储这些区块。当缩略保存的节点有需要时,可以付费向存储的节点读取。

设用户甲需要读取链 X 的前 n 个节点,第 n+1 个节点是 Y,步骤为:

1、甲在 AOB 钞票 N 上加一个区块 a,写明在时间 T 之内,能提供缺失的 n 个区块者可获得此钞票。

2、存有这些区块的用户与甲联系,甲在其中选择用户乙,在 a 后添加区块 b,指明由乙优先提供。

3、乙将缺失的区块逐个发给甲,甲逐个发回接收回执。若甲拒发回执则乙停止发送区块。

4、收到全部区块后,甲向 b 后添加区块 c 表示完成交易,N 归乙所有。

如果第 3 步之后甲拒绝添加 c,乙可以将最后的回执和回执之后未发送的区块全部放入区块 d,加在 b 之后,以取得 N 的所有权。如果未发送的区块较多,d 可能很大,影响 N 后续的流通,也影响甲的声誉。此时甲仍可以及时添加 c,令 d 被忽略。 [/content] [/toggle]

[toggle=off] [title]零知识证明[/title] [content]
需求:用户甲无须获知乙的财产总额即可确定乙是否拥有 m 元货币。

对于 ACC,乙只要证明自己拥有若干张钞票且其总值达到 m 即可。甲可检索每张钞票对应的账户公钥,能够获知这些账户的总余额,但不知道乙的其它账户的余额。

若要进一步隐藏,可用[toggle=on] [title]一次性地址[/title] [content]1、乙设定一个初始数据 D,用账户私钥对 D 签名得到 S,再对 D 作哈希得到 H,以 [H,S]为接收一张钞票的一次性地址。使用不同的 D 可以获得多个一次性地址,用于接收多张钞票。

2、甲要求证明此钞票的所有权时,须提供一个查询数据 Q。乙对 Q 签名得到 Sq,与账户公钥和 D 一同返回给甲。 甲以乙的账户公钥分别验证 [D,S] 与 [Q,Sq] 通过,即可确认乙对目标钞票的所有权。这时甲虽然知道了乙的账户公钥,但由于乙在同一账户上的其它钞票也可能是以一次性地址接收的,甲无法识别这些地址,也就无法获知乙当前账户的余额。

3、当乙需要支付此钞票时,公布账户公钥和 D,再用账户私钥签名即可支付。

[/content] [/toggle]实现。由于发生双花时必须处罚责任账户,不能考虑以全程隐藏账户公钥的一次性签名完成钞票支付。[/content] [/toggle][/content]
[/toggle]

[toggle=off] [title]智能合约[/title] [content][a=contract]前述[goto=linkpay]关联交易[/goto]是一个最简单的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依据预设规则,由输入的 AOB 状态,自动输出 AOB 状态变更的操作。

其中,输入的 AOB 状态包括区块与时间。区块是链系统内部的信息,外部输入的信息难以保证去中心化,不但去中心预言机[toggle=off] [title]无法实现[/title] [content]现有的研究仍然以 POW 公链为去中心化的理想目标,远远不够。[/content] [/toggle],即使实现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链外世界的信息大多是有中心的,信息源就是中心,而且链外世界的信息大多无法提供密码学级别的确证。

时间是个特例。由于昼夜更替无法造假,以及千百年来各种不同原理的计时器的广泛使用构建了高度的自然共识,使之能够成为高度去中心的链外信息,可以作为去中心智能合约的输入数据。

只有等到未来将消息源都转移到链上,才能实现全过程的去中心合约。在此之前,必须小心设置合约的边界,确保合约输入数据的去中心性。

例如,甲乙两人赌球,晚上有一场 A 与 B 两支球队的比赛,21 点前出结果,二人各押一百元,若 A 赢 0.5 球则甲胜,否则乙胜。

这个合约的难点是如何认定比赛结果。这是个普通的预言机问题,难免引入中心化。AOB 的智能合约要将比赛结果转化为链系统之内的数据,即区块,确保从区块到合约执行结果的正确与安全,不关心链外的信息如何变成区块。

所以上面的合约要写成:[color=blue]至今晚 22 点之前,若甲能出示一个赛果区块,表明在目标比赛中 A 队赢了至少 0.5 球,则甲胜,否则乙胜。[/color]

此合约期待两个输入,赛果区块和时间。赛果区块应由赛事主办方签名,内容清楚表明 A 队赢了至少 0.5 球。甲出示符合这一条件的区块即可获胜。在签署合约之前甲乙二人应对主办方的公钥达成共识。而即使主办方作弊,发布的区块与真实赛果不符,或者发布了多个自相矛盾的赛果区块,都不影响甲的获胜。这样就将合约的边界划定在链世界之内,保证了去中心化和安全。

乙获胜依赖时间。至 22 点,甲仍未出示获胜的赛果区块,则乙获胜。这里有两个争议点:

1、是甲没有出示区块,还是乙没收到或者假装没收到;

2、甲出示区块时是否超出了预设时间。

可以通过时间令牌来解决这两个争议。即合约开始之后,双方通过添加区块[toggle=off] [title][sup][在哪][/sup][/title] [content]双方可以为此合约建立一条 AOB,也可以加在双方抵押的钞票上。[/content] [/toggle]发布信息须依照时间次序。例如,在每十分钟里,甲有权在第一分钟发布信息,乙有权在第六分钟发布信息,前后各有四分钟静默。只要静默期远大于区块广播所需的时间,全网就能对双方的区块分出先后,或者能识别是谁没有在正确时间发布。

这样,甲最晚发布赛果区块的时间实际是 21:51,而乙最早宣布获胜的时间是 22:06,中间这段时间[toggle=off] [title][sup][及][/sup][/title] [content]延长这段时间可防止网络故障引起的分歧。[/content] [/toggle]足够让乙询问全网,是否收到了甲获胜的赛果区块,若无,说明甲没有及时发布区块,乙可以放心宣告胜利。

若发生网络故障,可能造成全网对赛果认定的分歧,进而造成对甲、乙抵押的几张钞票的分叉。这不是大问题,用户只需在彼此支付时选择没有分歧的钞票。分叉的钞票慢慢会[goto=unify]得到修复[/goto]。 [/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物权链+[/title] [content]除了做货币,物权链在各种需要大规模部署且重视去中心化的业务方向上都能填补现有的技术空白。例如:

[toggle=off]
[title]商业[/title]
[content]在商业领域可用于以下方向:
[toggle=on]
[title]1、商品证书[/title]
[content]这是一条由商品生产者创建的,用于记载目标商品归属及其它状态的物权链。此链当前的主人即是目标商品的合法所有者。

第一个接地应用:智能包装

可实现商品期货化。[/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2、购物券[/title]
[content]包括代金券、优惠券等,使用方法类似货币,由商家发行。[/content]
[/toggle][/content]
[/toggle]

[toggle=off]
[title]游戏/元宇宙[/title]
[content]游戏/元宇宙中可以复制物理世界的一切,因此物权链在物理世界的所有应用都可以对应一个游戏世界里的镜像。游戏里的物品装备可以参照商品证书。游戏里的货币可以参照 ACC。另外,可以用每条物权链记载一个账户信息。

游戏可以作为实验场,在游戏中测试成熟的技术可以方便地转移到物理世界里来。例如,如果未来某个时刻加密货币合法化了,则游戏里的虚拟物权链货币可能只须稍加改动即可用于物理世界。

也可以做类似加密猫那样的游戏。

元宇宙(Metaverse)比游戏更进一步,必须以去中心化的形式存在,不能因为某一运营机构倒闭而影响整个元宇宙的运行。这正是物权链的用武之地。

因为物权链是底层的统一网络,上面可以运行不同领域的不同运营者的建构。从物权链网络的角度看,一条条的链在简单地改变归属,只须记录这些改变即可。至于每条链代表什么对象,由造链者规定,物权链网络并不关心。

造链者也不需要持续存在,他的离去不影响所造的链在网络上流通。这样,用物权链记载的对象就能脱离元宇宙的特定运营者独立存在,也能从一个运营者的节点导入其他运营者的节点,不因运营者关闭而失效。 [/content][/toggle]

[toggle=off]
[title]存储[/title]
[content]基本需求是用户甲有一个文件(块),需要承储人(乙)代为保存一段时间(T),为此支付费用 M 元,需要乙抵押 M1 元以备读取不成时赔偿,每次证明存在费用 M2 元,每次分片读取费用 M3 元,每次整体读取费用 M4 元。

[toggle=on]
[title]创建合约[/title]
[content]1、甲创建一条物权链作为合约,抵押钞票 M 元,并在根区块中注明文件的大小、T、M、M1、M2、M3、M4、支付步骤和分片哈希值(将大文件分成多部分,每一部分的哈希值)。

2、若乙接受这个合约,引用上述根区块冻结自己的 M1 元钞票,通知甲。

3、甲向合约链上加区块,表明认可乙承储,并授予乙向合约链添加区块的权利,双方按分时方式添加。引用此区块加到乙的 M2 元钞票上,将这些钞票纳入合约。

4、乙将甲的文件保存好,向合约链上添加区块,表示合约开始执行。[/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存在证明[/title]
[content]文件存储期间,甲有权在任意时间任意次要求乙证明文件的存在,每次须支付一笔小额费用 M2 元。甲冻结 M2 元钞票并引用之,向合约链添加要求证明区块。证明方法可以是要求乙读出文件中的某些位置的内容。

乙向要求证明的区块后添加区块,写出甲要求读出的内容。甲再加区块表明是否认可此结果。若甲不认可,进入分歧验证流程。
[/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分歧验证[/title]
[content]甲怀疑乙没有保存文件,冻结 M3 元钞票并引用之向合约链添加分歧验证区块,要求乙读取文件的一个分片。对于小文件,也可冻结 M4 元要求乙读取整个文件。

乙将文件分片加在分歧验证区块之后。若此分片的哈希值不符合根区块中预存的哈希值,说明乙未保存文件,合约中止。否则,若此分片的内容与乙在前面的存在证明步骤中读取的少量字节不符,说明乙读取失误,中止合约或者对乙罚款。[/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合约结束[/title]
[content]若乙通不过分歧验证导致合约中止,甲有权结束合约并全取合约中抵押的所有钞票。

否则至时间 T 满,合约自然终止,乙有权结束合约并全取合约中抵押的所有钞票。

若在存在证明、分歧验证的某一步骤中,乙超时没有添加区块,甲有权中止合约并全取合约中抵押的所有钞票。若乙后来又添加区块,则与甲的中止区块构成冲突,按分叉的一般处理原则由冲突区块的广播先后决定结果。

[/content]
[/toggle]

若文件为私密内容,甲应自行加密之后再交给乙存储。

若文件需要保存多个副本,甲可以分别与多个承储人乙1、乙2……建立合约。甲只须记录文件中的少量字节即可要求各承储人证明文件存在:

甲要求乙1 读取字节 b0、b1……bn 的内容,其中一部分是自己记录的,用于检验对错。若检验无误,其余部分可以作为检验乙2 读取字节的依据。[/content]
[/toggle]

[toggle=off] [title]保险[/title] [content]保险的本质是承保人与投保人之间的对赌,因此适用于一般的[goto=contract]智能合约[/goto]。下面着重分析此类业务的去中心化程度。

保险合约的赔偿条件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

主动条件由人的主动行为构成,例如电商的运费险,赔偿条件是买家决定退货。由于整个购买过程都可以在物权链上实现,主动行为即是添加区块,此类业务可实现理想的去中心化水平。

被动条件由被动的、随机性强的、难以预知的事件构成,例如人寿、疾病、灾难、战争等方面的保险。此类业务的去中心化可以归结到经典的预言机问题,或者归结到物权链世界的边界在哪里。只有当判断被动条件的主体加入物权链世界,令被动条件可以等效成具有某种特征的区块,才能实现高度去中心化。

另外,保险与普通合约相比,执行时间可能较长,造成用于赔付的钞票长期冻结,不能流通。可通过金融化的思路予以解决,即,承保人可通过发行物权链,将保单的权利和责任整体或部分地制作成金融产品,转让给他人。 [/content] [/toggle]

[toggle=off]
[title]广告[/title]
[content]广告的作用有二:1、促销;2、令用户在购买之前了解商品。重点是促销,因此广告可以等效成购物券分发。

现有的广告平台可能会向收看广告的用户支付少量费用,其内在原理有二:

1、收看广告者会增加购买的可能,有由经验数据得到的一个系数。但此系数在付费播放后会产生偏差。

2、令用户付出一定代价才得到购物券(购物券的优惠不一定是折价,也可以是结合广告提供的影视等),避免购物券浪费。

因此物权链广告可以做成这样:

商家以物权链创建大量购物券,消费者付出少量代价获取购物券,收看广告是付出代价的可选方式之一。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将购物券物权链交换成产品物权链。购物券链完成使命,由商家回收销毁。产品链用于记录用户使用的的反馈、评价、售后服务等信息。[/content]
[/toggle]

[toggle=off]
[title]兑换[/title]
[content][toggle=on]
[title]点对点兑换[/title]
[content]ACC 可用于辅助两种公链货币实现跨链交换。

有公链 A 与 B,用户甲、乙各自在 A、B 上有账户。两用户商定,以甲的 m 元 A 货币,交换乙的 n 元 B 货币。步骤如下:

1、如前[goto=btcnote]比特币钞票[/goto]一节所述,甲创建一张面值 m 元 A 货币的物权链钞票 x,并由自己在 A 公链上的账户充值。同样,乙创建一张 n 元 B 货币的钞票 y 并充值。

2、如前[goto=linkpay]关联[/goto]一节所述,甲与乙交换 x 和 y。

3、甲将 y 汇入自己在 B 上的账户。乙将 x 汇入自己在 A 上的账户。

为防止在第 2 步交换时一方故意拖延,可在第一步生成钞票时加一个附加条件:如果在某一时间之内这张钞票的货币没有回到公链上来,则此钞票无效,货币自动退回原账户。[/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交易所[/title]
[content]由于用户难以获得点对点兑换的对手需求,需要用交易所将这些需求集中起来。

交易所建立一条公域私有链,用于物权链钞票形式的货币兑换,只有交易所能加区块,所有人可读。创建者冻结一定数量的 A、B 两种货币的物权链钞票,将这些冻结的区块集中起来作为根区块,即可创建交易所链。根区块中还应写入自动兑换和自然解冻的原则/公式。

交易所冻结的货币主要用于兑换,不能无条件解冻。只有以符合自动兑换公式计算结果的数量的其它货币冻结才能换取数量相当的解冻。此外,可以设置自然解冻速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缓慢解冻。如果交易所信誉不佳,营业额低下,将蒙受利息损失。
[toggle=on]
[title]用户兑换步骤[/title]
[content]1、当用户甲需要将 100 元 A 兑换成 B,向交易所发出兑换请求。

2、交易所根据一段时间内收到的所有请求在交易所链上添加区块 x,其中有关于甲的内容:[color=blue]甲可以用 100 元 A 兑换 60 元 B。[/color]同一区块中可能还有其他用户的兑换声明。所有兑换声明都有时限 t0。区块中各种货币兑出的总金额不应超过交易所冻结的金额。

3、如果甲同意这笔交易,应在时限 t0 之前在自己的 100 元 A 钞票(一张或多张)上添加区块 ai 支付给交易所,在支付区块中引用交易所链上的区块 x 作为限时(t1)交易条件;如不同意可以忽略。

4、交易所收到这些区块后,向内部冻结的 60 元 B 钞票(一张或多张)上添加解冻区块 bi,以甲的条件支付区块 ai 为解冻条件,将解冻后的钞票付给甲。再以这些解冻区块 bi 为条件,向甲有条件支付的 100 元 A 钞票后添加接收区块,将这些钞票加入冻结池。若超出限时 t1 仍未接收,甲有权收回这些钞票。
[/content]
[/toggle]
交易所可以收取手续费或设置点差获利。[/content]
[/toggle][/content]
[/toggle]

[toggle=off]
[title]存证[/title]
[content]存证只能作为一个链系统的附加功能。因为对于以存证为惟一功能的链,人们缺少读取数据的动力,不会及时读到存证区块,也就起不到存证的作用。
例如比特币的主要功能是货币,保证了大量的用户愿意追踪链上数据的变化,由此发展出存证所需的公信力。
物权链也是一样。在主业被广泛接受之后,一条物权链的主人可以将需存证的数据加在此链上,在组内广播后获得存证效果。在全局组的链上存证可以获得最大的公信力。[/content]
[/toggle]

[toggle=off]
[title]数字孪生/NFT[/title]
[content]数字孪生及 NFT 非同质代币:等同于本初意义上的物权链。

每条物权链有独特的 ID,代表一件独特的对象,因此,物权链天然就是 NFT。

FT 与 NFT 并非泾渭分明。一个对象是否 FT,往往取决于衡量的方式。纸钞一般被用作 FT,重视的是面值,但也可以用作 NFT,因为每张纸钞都一个独特的编号。例如秘密接头,设定接头条件为来人持有一张特定编号的纸钞,这时就是 NFT 了。

相比之下硬币更像 FT,但只限于宏观场景。如果用电子显微镜记录微观结构,每一枚硬币也是各不相同的。

用物权链做 NFT 除了能实现大规模高度去中心化,由于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可以把 NFT 目标对象都保存在链上,从而避免公链 NFT 丢失对象的问题。

[toggle=off] [title]艺术品 NFT[/title] [content]分为两种:数字艺术品和实体艺术品。

[toggle=on] [title]数字艺术品[/title] [content]完全数字化的艺术品,每件艺术品都是计算机文件。包括文字作品、声音作品(音乐)、影像作品(视频动画)和在电脑上创作的书画作品等。

对于数字艺术品,可由物权链提供高度去中心化的 NFT 功能,每条物权链用于记录一件目标艺术品之所有权,若还有其它权利,可衍生出多条物权链。

[toggle=on] [title]创建[/title] [content]作者完成一件数字艺术品的创作后,将此艺术品保存为文件 f,用自己的私钥对 f 及附加信息签名,签名结果为此 NFT 的 ID。附加信息包括作者署名、创作时间、对作品的说明等。f 与附加信息共同组成此 NFT 物权链的根区块,作者是它的主人。

作者将 ID 和附加信息广播出去,暂不公布 f,令全网先记录此 ID 创建的时间,如果物权链系统的关注度不高导致公信力不足,也可以向公链上存证。在 ID 存证成功一段时间后再公开 f。这时如有剽窃者声称 f 是自己的作品并创建另一条指称 f 的物权链,公众可以由存证时间区分真伪。 [/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流通[/title] [content]作者可以向前述 NFT 物权链添加区块以将此艺术品转送给他人。接收者成为此 NFT 物权链的新主人,同样可以通过添加区块再送给别人。

如果发生双花攻击,照 [goto=q1]ACC 的原则[/goto]处理。

如果同一物权链网络上也运行着货币,可出售此 NFT 物权链,或将之用于[goto=bonds]抵押借贷[/goto]。

[toggle=on] [title]法币交易[/title] [content]如果因监管原因,不能在物权链上运行加密货币,只要艺术品 NFT 能转赠,它的交易也可通过法币实施。当然也可使用第三方支付服务。以支付宝为例,交易流程为:

1、确定价格(卖家定价或买卖双方商定);

2、买家付款到支付宝;

3、卖家将目标 NFT 交付给买家;

4、买家令支付宝向卖家付款。

如果发生争议,需要支付宝根据物权链记录介入裁决。

进一步的方案是让支付宝也参与到物权链中来,也能加区块,则交易流程变为:

1、确定价格;

2、卖家在目标 NFT 上加一个区块,写:[color=blue]在此后 24 小时里,允许支付宝有条件改变此链的归属。条件为:向我的支付宝账户汇入 X 元[/color];

3、买家通过支付宝将货款汇入卖家的账户,支付宝同时在目标 NFT 上加区块,将目标 NFT 交给买家。

由于法币有中心,使用法币的交易也必有中心。要把中心的影响降到最低,可以考虑易物交易如下:

[toggle=on] [title]易物交易[/title] [content]以物易物,是最原始的交易方式。即交易者甲以 NFT_1..m 换取乙的 NFT_1..n。

在长期易物交易中,可能发展出[b]一般等价物[/b],使交易更便捷。

可以类比我们小时候玩的纸画卡片(在东北叫 piaji),是直径 5cm 左右的圆形纸板,上面画了各种神话或历史人物。不同人物的卡片价值各异,有比较固定的兑换关系,例如一张玉皇大帝可以换十张盘古。尽管这些盘古的画法各不相同(可视为 NFT),用于交换时却是等价的,是当成 FT 来用的。如果物权链网络上有这样一些盘古,数量较大,增加速度较低,同质程度较高,人们自然会将它们用作一般等价物,成为交易的润滑剂。 [/content] [/toggle] [/content] [/toggle] [/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衍生权利[/title] [content]艺术品的所有权也包括对此艺术品的修改、展示发行、抵押、销毁,以及将这些权利转授给他人的权利。如果其中一项或多项权利需要从所有权中复制或者分离出来,可以通过新建物权链实现。

例如用户甲是目标 NFT 当前的主人,要将此艺术品的发行权授予用户乙,限制发行 100 份。可以有:

[b]方案一[/b]
甲新建 100 条作为发行凭证的物权链,各自在根区块中引用目标 NFT 末区块(此区块表明甲是主人)的 ID 并说明授权内容,再向这些物权链上添加区块将它们送给乙。

[b]方案二[/b]
甲在目标 NFT 上添加一个区块,写明对乙的授权。乙引用此区块自行创建 100 条记录发行凭证的物权链。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这 100 条发行凭证链都可以由当前的主人转送给他人,其持有者即有权展示此艺术品。

[color=gray]上述发行凭证链的根区块中都引用了目标 NFT 上的区块,也可以看成是目标 NFT 链的分叉。由于本文档中“分叉”一词主要用于描述双花攻击,且这些支链已在描述另外的对象,因此将它们定义为新的链。[/color] [/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多网问题[/title] [content]数字艺术品 NFT 的去中心程度介于 ACC 和实物商品物权链之间。一方面,它与 ACC 同样属于虚拟物品,无须实名生产厂家,另一方面,它不像 ACC 一样完全附属于网络,可以存在于多个网络中[toggle=off] [title][sup][注][/sup][/title] [content]包括多个物权链网络,也包括以太坊等异质网络。长远地看,所有物权链网络可能会打通,但初期必定是多头并立的局面。[/content] [/toggle]。

若在多个网络中存在针对同一数字艺术品[toggle=off] [title][sup][注][/sup][/title] [content]也包括对同一文件作出微小改动而得的其它文件,例如对一幅绘画改动一个像素。[/content] [/toggle]的不同 NFT,应考察各 NFT 之目标文件发布的时间与目标文件存在声明发布时间的先后关系(在前述物权链 NFT 创建过程中,先发布的 ID 即是对目标文件存在的声明)。若其中一个 NFT 的文件声明并未明显早于各 NFT 之中最早的文件发布时间,可认为是剽窃;否则,可认为其与最早发布文件的 NFT 具有同等资质。

应该认为,作者在一个网络上发布的 NFT 之所有权及其它权利都是局限于此网络之内的。

这种判断依赖时间。为避免分歧,发布 NFT 时可以多向不同网络作存证,以及延长从文件存在声明到发布文件的时间。 [/content] [/toggle] [/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实体艺术品[/title] [content]有实体的艺术品,包括实体书画、雕塑、建筑、行为等。与数字艺术品相似,也可以用一根物权链记载一件实体艺术品,但无法实现高度去中心化。困难在于:

一、难以认定实体艺术品最初的所有者。图章之类的署名方式防伪能力低下,在链上说不清它的作者是谁,也不知道链的创建者是否有权创建这条链。必须有中心化的机构保证链的创建者合法拥有此件实体艺术品。

二、难以保证实体艺术品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即,无法确定一件实体艺术品是不是链上描述的那一件。虽然实体艺术品可以通过扫描实现数字化,但实体本身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比如书画颜料发生化学反应造成像素改变,或雕塑表面风化导致细微的变形。水火虫菌,热胀冷缩,都会妨碍一件实体保持永恒的特征值,则发生改变之后的实体艺术品还是不是原来那一件,也需要中心化的机构来认证。

即使不够去中心化,物权链仍可辅助实现防盗功能。用物权链记载目标实体艺术品的归属转移历史,每一任主人通过添加区块指定下一任主人,若实体艺术品的持有者得不到链上的指定,可知他并非以合法的方式获取此件艺术品。 [/content] [/toggle] [/content] [/toggle][/content]
[/toggle]

[toggle=off]
[title]金融[/title]
[content][toggle=on]
[title]债券[/title]
[content]
场景:用户甲以财产物权链 A 为抵押,向用户乙借贷若干。[a=bonds]

甲创建一条物权链 B 作为债券,在根区块中写明抵押物、还款金额和还款期限。同时向 A 上添加区块,冻结 A 并标明 B 能决定 A 的未来归属。

甲将 B 卖给乙获得借款。乙可以将 B 转卖给他人。

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到来之前,甲在任何时间都有权以约定的还款金额将 B 赎回。若逾期未赎回,B 的持有者有权用 B 兑现 A。

债券这种物权链的特殊之处在于,在还款期限到期之前同时有两个人有权加区块,一个是创建者甲,另一个是当前的持有者,姑记为丙。可以通过时间分片来避免两人同时加区块造成分叉。例如在每十分钟里,甲有权在第 2、3、4 分钟加区块,丙有权在第 7、8、9 分钟加区块,切换中间保留两分钟静默。只要时间分片长度远大于一次广播的时长,两人所加的区块就有明显先后关系,不会造成分叉。

抵押物 A 也是两个人有权加区块,但时间分配更明确:在还款时间到期前,甲有权赎回债券、撤销抵押;在到期之后,丙有权兑现抵押。

如果在赎回债券与兑现抵押之间发生分叉,依照[goto=a8]处理分叉的一般原则[/goto],由众用户根据两个分叉区块的广播次序及广播时间是否处于添加者的时间片之内,选择自己认同的区块,并可在未来[goto=a13]将分叉合并归一[/goto]。

[toggle=off] [title]赎回债券流程[/title]
[content]甲在自己的时间片内执行以下步骤:

1、甲同时向 n 张钞票末尾加区块 x1...xn,将这些钞票交给丙。这 n 张钞票的面值总和不得小于还款金额。

2、甲将 x1...xn 写入一个区块 y,加在 B 上,完成对 B 的赎回。此后丙无权再向 B 上添加区块。

3、甲将 y 加在 A 上,撤销 A 的抵押。此后丙无权再向 A 上添加区块。

丙或其他任何人无权拒绝甲的赎回。1、2 两步可同时广播,而且是在甲的时间片内,丙没有机会既得到 x1...xn,又及时将 B 送给他人获利。[/content]
[/toggle]
[toggle=off] [title]兑现抵押流程[/title]

[content]还款期满后,甲无权再向 A 与 B 上添加区块。丙执行以下步骤:

1、向 B 上添加区块 x 表明还款期已满,甲未赎回 B。

2、将 x 加在 A 上,获取 A。

此时甲向 A、B 上加的任何区块都无效,任何人无权干涉丙兑现抵押。
[/content]
[/toggle][/content]
[/toggle][/content]
[/toggle]

[toggle=off] [title]投票[/title] [content]物权链系统自身的运行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投票,也没有原生的投票功能。如果需要对某些外部事务进行票决,由于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没有中心,不易统计宏观数据,难以实现简洁及高度去中心化的投票过程。

勉强可行的方案有:

[toggle=on] [title]POS 投票[/title] [content]按照物权链上某种特定链(货币、NFT 等)的持有量投票,去中心化程度不超过公链的 POS。

[toggle=on] [title]发起[/title] [content]投票是针对一个议题,从多个选项中选择其一。任何人均可提出议题,并建立一条物权链,写入建议的投票流程及规则。

参与者对此议题提出选项,每个选项的提出者成为此选项的第一代表人选,他也可以指定他人为代表。由于没有中心公链,须由这个代表负责收集本选项的选票。

各选项的代表各自创建一条表示本选项的物权链,写明目标议题和投票所用的物权链的类型。如果各代表协商取得一致,可以更改议题发起人设定的投票流程及规则。

[/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投票过程[/title] [content]一般流程及规则如下:

投票分为若干轮,每一轮如果无法明确决出胜负就进入下一轮。

设定初始门限为 50%,任一选项获票额达到此限即自动胜出。由于难以统计宏观数据,无法可信地比较哪一选项得票较多,只能可靠地获知某一选项的得票是否达到一个定值,而达到此值的时间仍是模糊的。

开始第一轮投票,在本轮投票限期之内,所有投票可用的物权链的持有者可以向物权链上添加一个冻结区块,写明支持的选项,冻结期应明显超过本轮投票的限期,期满之前不得再向冻结的链上添加区块。

各选项代表从广播中收集支持本选项的冻结区块,累加冻结的物权链的金额,若超出门限即可将这些冻结区块加在选项链上,宣告胜选。

若至本轮投票限期结束,各选项无一胜选,则投票进入第二轮,门限设定为本轮投票中得票最多者的得票额(约数)。各代表向自己的选项链上添加区块,总结上一轮的投票结果,宣布下一轮的流程开始。

为什么不能以简单多数作为获胜条件?因为得票数无法精确地认定。得票数是从广播中收集来的,随着时间逐渐增长。投票期限也无法精确地衡量,因为没有一致的时钟,无法作出有效的截止。对于得票额的细小出入无法裁决。因此,除非其它选项自动放弃,只能降低门限之后再选一轮。

第二轮与第一轮过程相似,惟一不同的是,由于门限降到了 50% 以下,可能同时有多个选项超过门限,这时仍应再选一轮,门限仍更新为本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选项的得票额(约数)。

不断重复,直到某一轮结束,只有一个选项超过门限,即可宣告最终胜利。[/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争议[/title] [content]在某一轮结束,只有一个选项超过门限时,如果得票第二多的选项也接近门限,有可能故意拖延时间,在限期已满之后也宣告超过门限,将投票拖入下一轮。对此没有什么好的对策,只能指望拖延行为激起公愤,使他在下一轮投票中得票更低。[/content] [/toggle] [/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物权链 POW 投票[/title] [content]与前述 POS 投票的流程相似(注意:与公链的 POW 投票大不相同),区别在于,每张选票用的不是既有的链,而是在议题与选项确定之后通过 POW 机制新造的链。

与 POW 造钞票相似,每个人可以独立地通过碰撞哈希值创建物权链作为自己的选票,选票的面值由碰撞难度决定。在选票根区块中写明议题和所投的选项及投票轮次[toggle=off] [title][sup][注][/sup][/title] [content]写明轮次有助于严防选票重用。虽然可能提前制造下一轮的选票,也只是策略问题,不算作弊。[/content] [/toggle]。

另一方面,由于每轮投票开始之前不知道能造出多少选票,无法预设 50% 的初始门限。可以估计一个数值作为初始门限,此后每一轮的门限仍然按照上一轮得票最多的选项的得票数确定。

POW 投票的优点是选票总数较少,不会像雪片似地飞来,不容易遭到蓄意拖延。

议题创建者每次可以设计一些非常规的 POW 算法,以避免硬件优化的矿机造成人际算力对比失衡。

[toggle=on] [title]奖励[/title] [content]
[a=award]POW 很费电,需要给予奖励。但不是像公链那样只奖励获胜分支的投票者[toggle=off] [title][sup][?][/sup][/title] [content]如果只奖励获胜分支的投票者,会影响投票者的选择,不投自己最认同的选项,而是投给最可能获胜的选项,令投票丧失正当性,沦为一场看风使舵、见利忘义的从众狂欢。[/content] [/toggle],而是同等奖励所有投票者。

投票结束后,最后一轮[toggle=off] [title][sup][?][/sup][/title] [content]如果把所有轮次都算上,投票者可能为了多得彩票而蓄意拖延票选过程。[/content]的[/toggle]的所有 POW 选票可以变成一张彩票,由未来几日的链上数据算出一个数值,与选票自身的票值相乘得到面值,投票者有权制造一张这样面值钞票。彩票的平均回报较低,但潜藏着小概率的暴利机会。 [/content] [/toggle] [/content] [/toggle]

[toggle=on] [title]临时公链 POW 投票[/title] [content]设置投票议题时,为此议题建立一条公有链。每个选项提出者可向根区块上添加一个区块(无须 POW),构成多个分叉。众人向自己赞同的分叉上添加后续区块(须经过 POW 运算)。在一定时间之后,若某个分叉明显长于其它分叉,即可宣告胜出。然后此链停止添加区块。

可设置非常规的 POW 算法以避免预置矿机。

与物权链 POW 投票相似,本方案也应对投票者提供奖励。在所有分支上每个经 POW 添加的区块都变成一张彩票,使用方法同[goto=award]上一节[/goto]。 [/content] [/toggle] [/content] [/toggle][/content]
[/toggle]